字体
关灯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  蕭老千戶在世的之時,大小姐就是臨海屯里的當家人,威望頗高。

  因此在得到了她的支持之后,臨海屯里的那些軍戶居然出奇地好說話。

  原本死了家里頂梁柱的軍戶們,正愁著自己名下的一畝三分地怎么種,如今蕭文明想出了這么個統一耕種、統一分糧的法子,反而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,立即舉雙手贊成。

  于是說干就干。

  在得到了麾下軍戶的一致支持之后,蕭文明當天就從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百兩銀子,讓老夏帶領胡宇、劉純和張俊三個人,去臨海縣里買一些新鮮的蔬菜、牛羊和美酒,今天夜里就要組織一場宴會,大家吃飽喝足了,明天才好有力氣干活。

  然而他們尚未出門,姐姐蕭文秀又嘮叨起來了:“弟弟不懂規矩,老夏你還不懂規矩嗎?咱們大齊朝是不準擅自殺牛的,要殺牛必須跟知縣老爺說一聲,否則輕則充軍發配,重則還要殺你的頭呢!”

  被蕭文秀這么一提醒,蕭文明才反應過來——中國古代,耕牛是一項極其重要的生產工具,歷朝歷代都是嚴禁私自宰殺的,類似的大齊朝自然也不例外。

  因此蕭文明趕忙改口:“姐姐想哪去了?我讓他們買牛可不是為了殺了吃肉的,而是買來耕田的。從明日起咱們臨海屯的田地都要統一耕種,趁著這個機會買幾頭牛,大家種起來也省力些。”

  說著蕭文明便扭頭吩咐老夏:“老夏你都聽見了嗎?這次出去要買幾頭有力氣的老牛,可別買那些小牛犢子,光知道吃糧食、不知道耕田……”

  聽了這話,老夏禁不住掩嘴暗笑:剛才蕭文明是怎么吩咐的——還吩咐買牛就要買些小牛犢子,肉嫩,可別買那些老牛肉又粗又糙,煮爛了都嚼不動……

  當日,蕭文明召集起臨海屯老老少少千余口人,盡情吃喝一頓。

  第二天一早他便停了平日的訓練,親自率領麾下子弟們,要去統合臨海屯的土地。

  首先一條就要把,將土地分成小塊的田埂統統鏟平,形成幾大塊可以大規模耕種的土地。

  三千畝地說多不多、說少不少,想要將所有的田埂全都移平,是一項不小的工程。此外現在尚未過八月中秋,田里的麥苗還青著,打下來的青麥倒不是不能吃,只是產量不高,未免有些吃虧。

  然而蕭文明現在正在興頭上,兜里又有錢,也不在乎這些損失,便命人先將青苗收割下來擱在一邊,然后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工作。

  然而這一收割,蕭文明才知道什么叫做人力唯艱——自己手下這三百多子弟,雖然這幾天好吃好喝的,已然練足了勁頭,可三千畝土地要收割,依舊是累壞了他們,累得他們剛干完活就趴在了泥地上,就連走回家的力氣都沒了。

  這些人絕對忠誠于蕭文明,是蕭文明安心立命的根本,是他的寶貝疙瘩,怎么舍得讓他們在這種粗陋的勞動中損失戰斗力?

  湊巧蕭文明見臨海縣周邊來了不少饑民,便靈機一動,招募這些災民替自己干活,并且有言在先:自己只出糧食給他們吃飯、搭幾個工棚讓他們睡覺,錢是一分不給,他們要覺得不合適了,隨時可以撂挑子走人,蕭文明并不攔阻。

  這些災民原本就是從受災的嚴重的地方逃難來的,為的就是吃一口飽飯,在蕭文明這里干活雖然辛苦,但只要能夠填飽肚子,他們也是愿意的。

  聽到這個消息,災民們都是個個趨之若鶩,擠破了腦袋都要替蕭文明來干活,一眨眼工夫就收攏了兩百多人。

  蕭文明也沒有吃虧。

  這些災民現在雖然餓得只能背井離鄉的,但終究是要回歸家園的,蕭文明不能讓他們吃得太飽了,一天也就供應他們每人半斤糧食,半饑半飽的能干活就行。

  而最近因為遭了災,臨海這一帶的米價也略貴了些,一石糧食也就是一百斤,需要二兩銀子。

  按照這樣的價格,蕭文明供應兩百個做工的災民,一天的成本也就是四兩銀子,預計收割青麥、清除田埂,再加上新修一些最基本的水利設施,整個工程約五十天也就干完了。

  這樣算下來,需要的銀子大約在二百兩左右。

  蕭文明現在靠賣書賺了點小錢,掏這些錢出來,完成臨海屯的百年大計,還是很輕松的。

  而蕭文秀見這些個災民們面黃肌瘦的可憐相,又從自己的私房錢里掏了一百兩銀子出來,給他們添些蔬菜、肥肉之類的,也算是有些菩薩心腸了。

  這些災民們吃飽了飯又得了好處,干勁更足,會同臨海屯原本就有的三百子弟共五百人,齊心合力,兩天功夫便將青苗收割完畢,便開始著手鏟除田埂的工作了。

  然而工程尚未開始,新的麻煩就找上門來了。

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